内核创建了第一个进程(称之为init进程)来启动系统上所有的其他进程。当内核启动时,它会将init进程加载到虚拟内存中。内核在启动任何其他进程时,都会在虚拟内存中给新进程分配一块专有区域来存储该进程用到的数据和代码。
一些Linux发行版使用一个表来管理在系统开机时要自动启动的进程。在Linux系统上,这个表通常位于专门文件/etc/inittab中。
另外一些系统(比如现在流行的Ubuntu Linux发行版本)则采用/etc/init.d目录,将开机时启动或停止某个应用的脚本放在这个目录下。这些脚本通过/etc/rcX.d目录下的入口启动,这里X代表运行级(run level)。
Linux操作系统的init系统采用的运行级。运行级决定了init进程运行/etc/inittab文件或/etc/rcX.d目录中定义好的某些特定类型进程。Linux操作系统有7个启动级别。
运行级为1时,只有基本的系统会启动进程会启动,同时会启动唯一一个控制台终端进程。称之为单用模式。单用户模式通常用来在系统有问题时进行紧急的文件系统维护。显然在这种模式下仅有一个人(通常是系统管理员)能登录到系统上操作。
标准的启动运行级是3,在这个运行级上,大多数应用软件,比如网络支持程序,都会启动。另一个Linux中常见的运行级是5。在这个运行级上系统会启动图形化的X Window系统,同时允许用户通过图形化桌面窗口登录系统。
Linux系统可以通过调整运行级来控制整个系统的功能。通过将运行级3调整成5,系统就可以从基于控制台的系统变成更先进的的图形化X Window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