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笔记

原创
2020/08/02 23:27
阅读数 483

P2P应用

P2P工作方式概述

P2P工作方式不需要使用集中式的媒体服务器,这就解决了集中式媒体服务器可能出现的瓶颈问题。
第一代P2P文件共享网站Napster:具有目录服务器,运行Napster的用户要及时向目录服务器报告自己存有那些音乐文件。Naspter的文件传输是分散的,但文件的定位则是集中的。
第二代P2P文件共享程序Gnutella:采用全分布方法定位内容,不使用集中式的目录服务器,使用洪泛在大量Gnutella用户之间进行查询。为了不使查询的通信量过大,Gnutella设计了一种有限范围的洪泛查询。

使用P2P技术的点骡eMule

第三代P2P文件共享程序:KaZaA,BT(BitTorrent),电驴eDonkey(或eDonkey2000,eD2K)等。
eMule使用分散定位和分散传输技术。其最大特点就是把每一个文件划分为许多小文件块,并使用多源文件传输协议MFTP(Multisource File Transfer Protocol)进行传送。

使用P2P的比特洪流BT

在P2P的文件分发应用中,2001年由Brahm Cohen开发的BitTorrent(中文意思是“比特洪流”),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BitTorrent把参与某个文件分发的所有对等方的集合成为一个洪流(torrent)。
BT把对等方下载文件的数据单元称为文件块(chunk),一个文件块的长度是256KB。
BT的基本机制:
每一个洪流都有一个基础设施节点,成为追踪器(tracker)。当一个对等方加入洪流时,必须向追踪器登记,并周期性地通知追踪器它仍在洪流中。
当有一个新的对等方A加入洪流时,追踪器就随机地从参与的对等方集合中选择一些对等方,并将这些对等方的IP地址告诉A。于是A就和这些对等方建立了TCP连接。所有与A建立了TCP连接的对等方称为“相邻对等方”(neighboring peers)。对等方A将通过TCP连接周期性地向其相邻对等方索取它们拥有的文件块列表。

参考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加载中
点击引领话题📣 发布并加入讨论🔥
0 评论
0 收藏
0
分享
返回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