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 接口协议繁多,不同的协议有着不同的使用场景。70% 互联网应用开发者日常仅会接触到最通用的 HTTP 协议,相信大家希望了解更多其他协议的信息。我们今天会给大家介绍各种 API 接口主流协议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API 接口主流协议有哪些?
接口协议分成两类: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是为应用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负责数据的分段、传输、重组、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功能。
其中,传输层协议主要有两种:TCP 和 UDP。
-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有序的、基于字节流的协议。
- UDP,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无序的、基于数据报的协议。
应用层协议,是为不同的应用场景定义了具体的数据格式、交互逻辑、功能实现等细节。
应用层协议有很多种:
另外,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在唯一标识上有明显的区别:
- 传输层协议使用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应用层协议,端口号是一个 16 位的整数,范围从 0 到 65535。
- 应用层协议使用 URI(统一资源标识符)来标识不同的资源,URI 是一个字符串,由协议名、主机名、路径名等组成。
API 接口主流协议之间的关系?
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之间有一个多对多的关系,即一个传输层协议可以支持多个应用层协议,也可以有多个传输层协议支持同一个应用层协议。例如,HTTP 可以使用 TCP 或 UDP 作为传输层协议,而 TCP 也可以支持 FTP、SMTP 等其他应用层协议。
而对于应用层协议 RPC,不同的互联网巨头会基于其使用的技术框架更进一步的提出标准更具体的衍生协议。
当前 API 接口管理产品对协议的支持对比
我们通常会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选用不同的接口协议。经常会有出现同一个业务流程需要调用不同协议的接口进行流程测试,特别是 HTTP 协议和其他协议的搭配。
这时候就需要考验我们所使用的 API 接口管理工具对接口协议支持的覆盖度,以下列举了部分 API 接口管理工具对协议的支持能力,供大家进行参考对比。
如何在 Apikit 中创建不同的协议
从上表可见,当前 Eolink Apikit 是市场上对多接口协议支持覆盖度最全的 API 管理工具,使用 Eolink Apikit 可减少频繁切换接口测试工具的风险。那么具体这些协议如何在 Eolink Apikit 中进行创建呢?下面我们将分别讲解。
1. HTTP/HTTPS、WebSocket/WebSockets
- 在 API 管理应用下的 API 菜单中,点击【+API】按钮;
- 在新建 API 页面中,选择所需的 HTTP、HTTPS、WS、或 WSS 协议即可。
2. TCP/UDP
- 在 API 管理应用下的 API 菜单中,点击【+API】按钮;
- 在新建 API 页面中,选择所需的 TCP 或 UDP 协议即可。
3. gRPC
- 在 API 管理应用下的 API 菜单中,点击【+API】旁的下拉菜单按钮;
- 选择导入 API 。
3. 选中 PROTO 文件类型;
4. 上传本地 PROTO 文件并点击【下一步】按提醒指引完成创建即可。
4. SOAP
- 在 API 管理应用下的API菜单中,点击【+API】旁的下拉菜单按钮;
- 选择导入 API 。
3. 选中 WSDL 文件类型;
4. 上传本地 WSDL 文件或引用在线 URL,并点击【下一步】按提醒指引完成创建即可。
5. Dubbo/HSF
- 在 API 管理应用下的API菜单中,点击【+API】按钮;
- 在新建 API 页面中,先选择 RPC 协议,再选择 HSF 或 DUBBO即可。
写在最后
API 接口协议制定了接口信息的传递标准规范,不同的接口协议对接口管理工具来说都会拥有不同的底层功能逻辑。所以接口管理工具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善的新增一种协议的文档管理和接口调试。
而 Eolink Apikit 从上线7年以来,一直不断的自研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多协议管理的难题,才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市场上支持主流协议最全面的产品。而我们将继续保持初心,砥砺前行。继续做好国产自主 API 管理软件,在 API 管理领域上带来更多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