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 CCF-蚂蚁绿色计算专项科研基金的获选项目在2022 CCF产学合作发展论坛公布结果,共19所高校的27个项目获选,以支持科学家探索更高效、绿色的人工智能及数据计算的算法与应用。
2022年度绿色计算专项科研基金入选学者名单(按照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CCF(中国计算机学会)产学合作发展论坛基于CCF产学合作基金,致力于促进产业界和学术界互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绿色计算”在解决数字化转型的算力压力和实现基础软件技术突破方面具有极大潜力,近年来引起了科技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2022年9月,蚂蚁集团联合CCF推出国内科技行业首支“绿色计算”主题专项科研基金,计划在一年内投入近1000万科研经费,支持全球优秀学者开展面向真实产业场景的绿色计算技术前沿科研工作,包含绿色机器学习、绿色应用、绿色工程系统/集群等多个技术方向共计32项研究课题。最终,该基金共收到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63所高校134位学者的申报,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9所高校的27个项目获选。
北京林业大学崔晓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阎继宁、清华大学陈伟坚、广州大学杨世宇、CCF副理事长周明、蚂蚁集团技术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兼CTO办公室主任曹恺、西安交通大学晋武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海龙、南开大学李雨森、清华大学翟季冬
为合力推动绿色计算技术发展,加强行业沟通与联动,论坛后,蚂蚁集团举办CCF-蚂蚁绿色计算专项基金学术交流会,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3所高校的获选学者出席本次会议。此次学术交流会聚焦绿色计算技术发展趋势与蚂蚁绿色计算规划及构想。蚂蚁集团数据智能委员会主席王志荣表示,拥抱“绿色计算”,是互联网平台企业面对数字化时代命题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把握好绿色计算也能为科技界带来提高基础技术的契机。蚂蚁将持续投入发展CCF-蚂蚁绿色计算专项基金,为学者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同时坚持开源开放,通过开源、免费开放专利、协同育人项目等形式,持续向全球开放绿色计算相关技术。
算力是数字化时代的新生产力。最近五年我国算力规模年均增长近30%,算力规模总量世界第二,但另一方面,我国算力利用效率极低,浪费严重,基础技术能力不高,成为未来深入数字化转型的制约之一。近年来不少国内科技企业和高校研究者开始探索“绿色计算”技术,通过软硬件技术的优化来提高算力利用效率。作为国内首批研发和实践“绿色计算”技术的科技企业,蚂蚁集团坚持以提效减排为目标,走绿色发展道路,以产学研合作方式,联合学术界、产业界等各界中坚力量,以技术赋能算力,助力科技支撑“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支付宝技术(Ant-Techfin)。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