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书?

2021/07/30 00:00
阅读数 84

前言: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看书和学习的方法,仅供参考!

一、读书不如读代码,读代码不如写代码

这是回顾我以前的经历总结出来的最重要的一条。可能大家也深有体会,当在攻读一些理论性的难点时,总会觉得不管读多少遍,都如雾里看花,掌握不到要领。而当你读到书相关内容源代码后,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是过个几个月,你会发现那些内容似乎又变模糊了,而如果你再进一步,自己尝试自己写出一些相关代码并调试验证后,你得理解会更上一个层次,得出你自己的见解,这时候你想忘都不容易。自己就有这方面很深的体会。记得读研那会,看过一些操作系统方向的书,但每次看都觉得自己好像知道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心里虚的慌。后来我结合读开源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后,突然豁然开朗。再后来,我把这个操作系统的源码都移植到开发板上,并自己写了很多相关的移植代码,这让一些操作系统的概念在我脑子里陡然形象了起来,即使现在都没有淡忘过。所以我的建议是,看程序类的书,一定要结合它本身的源代码,然后再尝试自己写些代码,相信这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另外再有了一定积累以后,可以考虑自己设计些模块并实现下,尝试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当然,这里我要申明的是,只有在你是希望要精读一本书的时候才适用,如果你只是想概要性的了解下,或者你本身已经很擅长只是想查漏补缺的话,不在上面建议的范畴。

二、怎样高效率的读书:

这里的读书泛指的是精读,很多人在读一门新技术或者一个新领域的书籍时时,发现学习和读书的效率特别低,有时看了好久都没有太多收获。那么怎么来提高我们读书的效率呢?首先,我不建议去读一本完全对你来说是“新”的书,我觉得如果你要想精读一本书,那最好要保证你已经掌握了这本书至少20%左右的内容了,在这种状态下精读,你的效率会才会比较高。肯定有人不理解,我要学一本新书,我怎么可能已经掌握20%内容呢?确实不可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放弃去精读它吧,你可以先通过粗读来概要性的了解一些它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资料从侧面了解一些,到一定火候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个20%之后,再尝试精读吧。

为什么会这样的,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当一些内容晦涩难懂,你几遍都攻克不了的时候,会严重影响你读这本书的信心,也会降低你对这本书这门技术的兴趣程度,而且过程会感觉非常痛苦,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要知道学一门新技术应该是快乐的,大家应该都体会过那种领会一个难点或未知技术后的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快乐。那么当你有了前面说的20%以后,你会更容易的激发这种快乐,并能更进一步扩展你的思维,让你事半功倍。

当然,这里我要说明的是,随着书的难易度和其他一些因素,这个20%的值也不是绝对的,主要是看你自己的把握。

三、什么内容精学,什么内容粗读:

其实这点我在前面说技术选择时已经说明过了,这里在强调一下。学习内容应该有主次,不可能样样学样样精,对前面说过的“适合”自己的,要精学,对扩展性的知识和非主攻方向的可以粗读。特别是一些根本性的技术内容,比如你搞一些主流语言,那么面向对象思想,设计模式等就最根本的,不管你学C++,java还是c#,都必须要把它们学精学深学通,这样你即使以后转方向或者学其他技术都不在话下。又比如你搞网络编程,那么tcp/ip模型和基本API就是根本,你弄透了这些,以后不管是Windows,unix,还是linux方向的网络编程都不是问题。所以根本性的,基础性的,框架性的内容要精学,而衍伸出来的其他内容,你可以选择精学一个代表性的,其他的都只需要大致了解就OK了。

四、好书可以读很多遍

这个很多人应该有同感,对很多人来说,书并不是读一遍就可以掌握所有精髓的,所以对好的书,可以反复拿来翻阅,每次都能有新的收获。比如前面推荐过的四人帮的《设计模式》,《TCP/IP详解》,《面向模式》系列,这些都是可以反复拿来看的好书,很多书我都读过多遍,每次都会带给我新的惊喜。而且其实随着你读的次数的增加,每次翻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比如《设计模式》,开始前两遍看的时候每次都挺费时间,到现在我有时还会拿出来看,但每次翻一遍的时间应该不会超过1个小时。另外在读书的时候其实可以考虑做点笔记,这会是以后一份不错的积累。

五、不认为必须读技术原版书

印象中有很多人提出,IT人要读就读英文原版书的观点。理由也有很多,首先,一些技术源头一般都是在欧美,或者更准确的说在美国,第一手资料一般都是英文的,如果要更早更快的掌握或接触新技术,势必离不开原版的资料;其次,正由于源头在美国,技术的创作者,技术牛人,知名作者也不可避免的都在美国,所以世界知名的IT技术类书籍可能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他们之手,有些都是没有翻译版本的,所以原版的资料肯定比国内的资料要更丰富更全面;再次,国内很多资料翻译的质量确实也都不敢恭维,很多译者甚至估计自己都没怎么理解就在强行翻译了,结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对自己的英语很有信心,那原版书当然是最好的选择。那我们就必须读原版书吗?我觉得未必。我想国内更多的IT人并没有达到那种读英文资料如读中文资料般的水平,当面对一些技术难点或未知领域,再去捧着本原版书硬啃得话,那是跟自己过不去。那怎么避免第一段说的那些弊端呢?首先,新技术的中文资料确实比英文会有一些滞后,但是个人认为在国内需要第一手掌握新技术的工作并不会占多大比重,更多的都是在做一些成熟或基本成熟的技术,而对于这些内容,绝对是可以找到不错的中文资料的。其次,确实几乎所有的好书,经典资料都出自老美之手,但是这些所谓的经典资料大部分都是有相对比较知名的译者翻译出了相对比较经典的译本。比如我上面提到的书籍,我可以说几乎每本都是有相对不错的中文资料的(个人感觉除了《面向模式》的那几卷翻译的一般外)。现在电子商务那么发达,正版的,盗版的,电子版的到处都是,选择应该是很多的;再次,虽然有很多的翻译质量很差,但是作为读者的我们是有选择权的,网络上很多同仁的读书心得笔记,推荐文章都可以让我们识别出那些是不错的译本。而且认准一些知名译者(如侯捷,潘爱民等)的作品也基本不会让人失望的。

其实,上面推荐的书里,80%左右我都是只看过中文版的,15%左右是先看了中文版后再看的原版书,只有5%不到是先看的原版书。因为我自认为,自己的英文水平还真不怎么样。所以,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也还是建议先读中文版的书,这样不管是在效率还是效果上都会比较好,但是如果读第二遍或第三遍的时候,可以考虑拿原版书来读,这样既可以看看通过原版里是不是会有新的体会,也可以顺便强化一下英语,而且即使有难度,也可以中英对照来看。

总结: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是txp,我们下期见!

也可以加我个人微信,围观朋友圈:tu18879499804

文章来源:

https://blog.csdn.net/my_business/article/details/7436079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TXP嵌入式(txp1121518wo-)。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加载中
点击引领话题📣 发布并加入讨论🔥
0 评论
0 收藏
0
分享
返回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