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模型

原创
2018/11/12 17:23
阅读数 133
AI总结

通常: 

  1. 对于服务端: 同一个端口只能被一个ServerSocket绑定。否则报错: java.net.BindException: Address already in use: JVM_Bind
  2. 对于客户端: 每一个Socket被分配独自的端口号,可以监听同一个服务端端口。

IO操作包括:对硬盘的读写、对socket的读写以及外设的读写。一个完整的IO读请求操作包括两个阶段:

  1. 查看内核数据是否就绪 -> 数据从网卡到内核
  2. 进行数据拷贝 ->内核(内核态)将数据拷贝到用户线程(用户态)

阻塞 & 非阻塞

以读请求操作为例:  

当用户线程发起一个IO请求操作,内核会去查看要读取的数据是否就绪,对于阻塞IO来说,如果数据没有就绪,则会一直在那等待,直到数据就绪。对于非阻塞IO来说,如果数据没有就绪,则会返回一个标志信息告知用户线程当前要读的数据没有就绪,当数据就绪之后,便将数据拷贝到用户线程,这样才完成了一个完整的IO读请求操作。

阻塞(blocking IO)和非阻塞(non-blocking IO)的区别 [  在于第一个阶段:如果数据没有就绪,在查看数据是否就绪的过程中是一直等待,还是直接返回一个标志信息 ]

Java中传统的IO都是阻塞IO,比如通过socket来读数据,调用 read()方法之后,如果数据没有就绪,当前线程就会一直阻塞在read()方法调用那里,直到有数据才返回。而如果是非阻塞IO的话,当数据没有就绪,read()返回一个标志信息,告知当前线程数据没有就绪,所以用户线程需要一直轮询判定该返回标记等待最终的已就绪标志。

同步 & 非同步

同步IO和异步IO是针对用户线程和内核的交互来说的:

  1. 同步IO:当用户发出IO请求操作之后,如果数据没有就绪,需要通过用户线程或内核不断地去轮询数据是否就绪,当数据就绪时,再将数据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线程;
  2. 异步IO:只有IO请求操作的发出是由用户线程来进行的,IO操作的两个阶段都是由内核自动完成然后发送通知告知用户线程IO操作已经完成。也就是说在异步IO中不会对用户线程产生任何阻塞。 异步IO必须要有操作系统的底层支持!

IO模型

在《Unix网络编程》一书中提到了五种IO模型,分别是:阻塞IO、非阻塞IO、多路复用IO、信号驱动IO、异步IO。

  1. non-blocking IO:
    虽然进程大部分时间都不会被block,但是它仍然要求进程去主动的check,并且当数据准备完成以后,也需要进程主动的再次调用recvfrom来将数据拷贝到用户内存。
  2. asynchronous IO:
    用户进程将整个IO操作交给了内核(kernel)处理,内核处理后发信号通知。在此期间,用户进程不需要去检查IO操作的状态,也不需要主动的去拷贝数据。

阻塞IO

最传统的一种IO模型,即在读写数据过程中会发生阻塞现象。用户线程发出IO请求之后,内核会去查看数据是否就绪,如果没有就绪就会一直等待,而用户线程就会处于阻塞状态,用户线程交出CPU。当数据就绪之后,内核会将数据拷贝到用户线程,并返回结果给用户线程,用户线程才解除block状态。

非阻塞IO

 

当用户线程发起一个read操作后,并不需要等待,而是马上就得到了一个标记结果。如果是一个error时,它就知道数据还没有准备好,于是它可以再次发送read操作。一旦内核中的数据准备好了,并且又再次收到了用户线程的请求,那么它马上就将数据拷贝到了用户线程,然后返回。

所以事实上,在非阻塞IO模型中,用户线程需要不断地询问内核数据是否就绪,也就说: 非阻塞IO不会交出CPU,而会一直占用CPU(从而可能CPU占用率会非常高

多路复用IO模型

Java NIO实际上就是多路复用IO。

 

在多路复用IO模型中,会有一个线程Selector.select()不断去轮询多个socketchannels的状态。只有当socketchannels真正有读写事件时,才真正调用实际的IO读写操作,如果没有事件,则一直阻塞在那里。因此会导致用户线程的阻塞。

优势:只需要使用一个线程就可以管理多个socketchannels,系统不需要建立新的进程或线程,也不必维护这些线程和进程,并且只在真正有socketchannels读写事件进行时,才会使用IO资源,所以大大减少了资源占用

多路复用IO比非阻塞IO模型的效率高原因之一:

   在非阻塞IO中,不断地询问socketchannels状态时通过用户线程去进行的;而在多路复用IO中,轮询每个socketchannels状态是内核在进行的,这个效率要比用户线程要高的多。

I/O 多路复用的特点是通过一种机制一个进程能同时等待多个文件描述符,而这些文件描述符(套接字描述符)其中的任意一个进入读就绪状态,select()函数就可以返回。不过要注意的是,多路复用IO模型是通过轮询的方式来检测是否有事件到达,并且对到达的事件逐一进行响应。因此对于多路复用IO模型来说,一旦事件响应体很大,那么就会导致后续的事件迟迟得不到处理,并且会影响新的事件轮询。

如果处理的连接数不是很高的话,使用select/epoll的网络服务不一定比使用 multi-threading + blocking IO 的性能更好,可能延迟还更大。select/epoll的优势并不是对于单个连接能处理得更快,而是在于能处理更多的连接。因此: 多路复用IO比较适合连接数比较多、高性能低延迟的通讯场景!

信号驱动IO

当用户线程发起一个IO请求操作,会给对应的socketchannels注册一个信号函数,然后用户线程会继续向后执行;当内核数据就绪时会发送一个信号给用户线程,用户线程接收到信号之后在信号函数中调用IO读写操作来进行实际的IO请求操作。

异步IO

异步IO模型才是最理想的IO模型。

在异步IO模型中,当用户线程发起read操作之后,立刻就可以开始去做其它的事。而另一方面,从内核的角度,当它受到一个asynchronous read之后,它会立刻返回,说明read请求已经成功发起了,因此不会对用户线程产生任何block。然后,内核会等待数据准备完成,然后将数据拷贝到用户线程,当这一切都完成之后,内核会给用户线程发送一个信号,告诉它read操作完成了。也就说用户线程完全不需要实际的整个IO操作是如何进行的,只需要先发起一个请求,当接收内核返回的成功信号时表示IO操作已经完成,可以直接去使用数据了。

在异步IO模型中,IO操作的两个阶段都不会阻塞用户线程,这两个阶段都是由内核自动完成,然后发送一个信号告知用户线程操作已完成。用户线程中不需要再次调用IO函数进行具体的读写。这点是和信号驱动模型有所不同的:在信号驱动模型中,当用户线程接收到信号表示数据已经就绪,然后需要用户线程调用IO函数进行实际的读写操作;而在异步IO模型中,收到信号表示IO操作已经完成,不需要再在用户线程中调用iO函数进行实际的读写操作。

异步IO是需要操作系统的底层支持,在Java 7中,提供了Asynchronous IO。前面四种IO模型实际上都属于同步IO,只有最后一种是真正的异步IO,因为无论是多路复用IO还是信号驱动模型,IO操作的第2个阶段都是由用户线程来做的,内核进行数据拷贝的过程都会让用户线程阻塞

IO设计模式

在传统的网络服务设计模式中,有两种比较经典的模式:一种是 多线程,一种是 线程池。对于多线程模式,也就说来了client,服务器就会新建一个线程来处理该client的读写事件,如下图所示:

这种模式虽然处理起来简单方便,但是由于服务器为每个client的连接都采用一个线程去处理,使得资源占用非常大。该模式的弊端:当连接数量达到上限时,再有用户请求连接,直接会导致资源瓶颈,严重的可能会直接导致服务器崩溃。(lunix服务对每个进程能打开的进程的数量、线程栈的总大小、文件描述符等都是有限制的(ulimit -n))。

若使用线程池,如果连接大多是长连接,因此可能会导致在一段时间内,线程池中的线程都被占用,那么当再有用户请求连接时,由于没有可用的空闲线程来处理,就会导致客户端连接失败,从而影响用户体验。因此,线程池比较适合大量的短连接应用

Reactor & Proactor

在Reactor模式中,会先对每个client注册感兴趣的事件,然后有一个线程专门去轮询每个client是否有事件发生,当有事件发生时,便顺序处理每个事件,当所有事件处理完之后,便再转去继续轮询,如下图所示:

注意,上面的图中展示的是顺序处理每个事件,当然为了提高事件处理速度,可以通过多线程或线程池的方式来处理事件,Netty就区分为bossExecutor与workerExecutor从这里可以看出,多路复用IO就是采用Reactor模式

在Proactor模式中,当检测到有事件发生时,会新起一个异步操作,然后交由内核线程去处理,当内核线程完成IO操作之后,发送一个通知告知操作已完成,异步IO模型采用的就是Proactor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加载中
点击引领话题📣 发布并加入讨论🔥
0 评论
0 收藏
0
分享
AI总结
返回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