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 四大特性之一:Module 特性详解

原创
2021/08/09 16:52
阅读数 426
AI总结

C++20 最大的特性是什么?

最大的特性是迄今为止没有哪一款编译器完全实现了所有特性。 有人认为 C++20 是 C++11 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动,甚至比 C++11 还要大。本文仅介绍 C++20 四大特性当中的 Module 部分,分为三部分:

探究 C++ 编译链接模型的由来以及利弊 介绍 C++20 Module 机制的使用姿势 总结 Module 背后的机制、利弊、以及各大编译器的支持情况 C++ 是兼容 C 的,不但兼容了 C 的语法,也兼容了 C 的编译链接模型。1973年初,C 语言基本定型:有了预处理、支持结构体;编译模型也基本定型为: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四个步骤并沿用至今;1973年,K&R 二人使用 C 语言重写了 Unix 内核。

为何要有预处理?为何要有头文件?在 C 诞生的年代,用来跑 C 编译器的计算机 PDP-11 的硬件配置是这样的:内存:64 KiB 硬盘:512 KiB。编译器无法把较大的源码文件放入狭小的内存,故当时 C 编译器的设计目标是能够支持模块化编译,即将源码分成多个源码文件、挨个编译,以生成多个目标文件,最后整合(链接)成一个可执行文件。

C 编译器分别编译多个源码文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 One pass compile 的过程,即:从头到尾扫描一遍源码、边扫描边生成目标文件、过眼即忘(以源码文件为单位)、后面的代码不会影响编译器前面的决策,该特性导致了 C 语言的以下特征:

结构体必须先定义再使用,否则无法知道成员的类型以及偏移,就无法生成目标代码。 局部变量先定义再使用,否则无法知道变量的类型以及在栈中的位置,且为了方便编译器管理栈空间,局部变量必须定义在语句块的开始处。 外部变量只需要知道类型、名字(二者合起来便是声明)即可使用(生成目标代码),外部变量的实际地址由连接器填写。 外部函数只需知道函数名、返回值、参数类型列表(函数声明)即可生成调用函数的目标代码,函数的实际地址由连接器填写。 头文件和预处理恰好满足了上述要求,头文件只需用少量的代码,声明好函数原型、结构体等信息,编译时将头文件展开到实现文件中,编译器即可完美执行 One pass comlile 过程了。

至此,我们看到的都是头文件的必要性和益处,当然,头文件也有很多负面影响:

低效:头文件的本职工作是提供前置声明,而提供前置声明的方式采用了文本拷贝,文本拷贝过程不带有语法分析,会一股脑将需要的、不需要的声明全部拷贝到源文件中。 传递性:最底层的头文件中宏、变量等实体的可见性,可以通过中间头文件“透传”给最上层的头文件,这种透传会带来很多麻烦。 降低编译速度:加入 a.h 被三个模块包含,则 a 会被展开三次、编译三次。 顺序相关:程序的行为受头文件的包含顺影响,也受是否包含某一个头文件影响,在 C++ 中尤为严重(重载)。 不确定性:同一个头文件在不同的源文件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导致这些不同的原因,可能源自源文件(比如该源文件包含的其他头文件、该源文件中定义的宏等),也可能源自编译选项。 C++20 中加入了 Module,我们先看 Module 的基本使用姿势,最后再总结 Module 比 头文件的优势。

Module(即模块)避免了传统头文件机制的诸多缺点,一个 Module 是一个独立的翻译单元,包含一个到多个 module interface file(即模块接口文件),包含 0 个到多个 module implementation file(即模块实现文件),使用 Import 关键字即可导入一个模块、使用这个模块暴露的方法。

实现一个最简单的 Module

module_hello.cppm:定义一个完整的hello模块,并导出一个 say_hello_to 方法给外部使用。当前各编译器并未规定模块接口文件的后缀,本文统一使用 ".cppm" 后缀名。".cppm" 文件有一个专用名称"模块接口文件",值得注意的是,该文件不光可以声明实体,也可定义实体。

main 函数中可以直接使用 hello 模块:

编译脚本如下,需要先编译 module_hello.cppm 生成一个 pcm 文件(Module 缓存文件),该文件包含了 hello 模块导出的符号。

以上代码有以下细节需要注意:

module hello:声明了一个模块,前面加一个 export,则意味着当前文件是一个模块接口文件(module interface file),只有在模块接口文件中可以导出实体(变量、函数、类、namespace等)。一个模块至少有一个模块接口文件、模块接口文件可以只放实体声明,也可以放实体定义。 import hello:不需加尖括号,且不同于 include,import 后跟的不是文件名,而是模块名(文件名为 module_hello.cpp),编译器并未强制模块名必须与文件名一致。 想要导出一个函数,在函数定义/声明前加一个 export 关键字即可。 Import 的模块不具有传递性。hello 模块包含了 string_view,但是 main 函数在使用 hello 模块前,依然需要再 import <string_view>; 。 模块中的 Import 声明需要放在模块声明之后、模块内部其他实体声明之前,即:import ; 必须放在 export module hello; 之后,void internal_helper() 之前。 编译时需要先编译基础的模块,再编译上层模块,buildfile.sh 中先将 module_hello 编译生成 pcm,再编译 main。 接口与实现分离

上个示例中,接口的声明与实现都在同一个文件中(.cppm中,准确地说,该文件中只有函数的实现,声明是由编译器自动生成、放到缓存文件pcm中),当模块的规模变大、接口变多之后,将所有的实体定义都放在模块接口文件中会非常不利于代码的维护,C++20 的模块机制还支持接口与实现分离。下面我们将接口的声明与实现分别放到 .cppm 和 .cpp 文件中。

module_hello.cppm:我们假设 say_hello_to、func_a、func_b 等接口十分复杂,.cppm 文件中只包含接口的声明(square 方法是个例外,它是函数模板,只能定义在 .cppm 中,不能分离式编译)。

module_hello.cpp:给出 hello 模块的各个接口声明对应的实现。

代码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

整个 hello 模块分成了 module_hello.cppm 和 module_hello.cpp 两个文件,前者是模块接口文件(module 声明前有 export 关键字),后者是模块实现文件(module implementation file)。当前各大编译器并未规定模块接口文件的后缀必须是 cppm。 模块实现文件中不能 export 任何实体。 函数模板,比如代码中的 square 函数,定义必须放在模块接口文件中,使用 auto 返回值的函数,定义也必须放在模块接口文件。 可见性控制

在模块最开始的例子中,我们就提到了模块的 Import 不具有传递性:main 函数使用 hello 模块的时候必须 import <string_view>,如果想让 hello 模块中的 string_view 模块暴露给使用者,需使用 export import 显式声明:

hello 模块显式导出 string_view 后,main 文件中便无需再包含 string_view 了。

子模块(Submodule)

当模块变得再大一些,仅仅是将模块的接口与实现拆分到两个文件也有点力不从心,模块实现文件会变得非常大,不便于代码的维护。C++20 的模块机制支持子模块。

这次 module_hello.cppm 文件不再定义、声明任何函数,而是仅仅显式导出 hello.sub_a、hello.sub_b 两个子模块,外部需要的方法都由上述两个子模块定义,module_hello.cppm 充当一个“汇总”的角色。

子模块 module hello.sub_a 采用了接口与实现分离的定义方式:“.cppm” 中给出定义,“.cpp” 中给出实现。

module hello.sub_b 同上,不再赘述。

这样,hello 模块的接口和实现文件被拆分到了两个子模块中,每个子模块又有自己的接口文件、实现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C++20 的子模块是一种“模拟机制”,模块 hello.sub_b 是一个完整的模块,中间的点并不代表语法上的从属关系,不同于函数名、变量名等标识符的命名规则,模块的命名规则中允许点存在于模块名字当中,点只是从逻辑语义上帮助程序员理解模块间的逻辑关系。

Module Partition

除了子模块之外,处理复杂模块的机制还有 Module Partition。Module Partition 一直没想到一个贴切的中文翻译,或者可以翻译为模块分区,下文直接使用 Module Partition。Module Partition 分为两种:

module implementation partition module interface partition module implementation partition 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将模块的实现文件拆分成多个。module_hello.cppm 文件:给出模块的声明、导出函数的声明。

模块的一部分实现代码拆分到 module_hello_partition_internal.cpp 文件,该文件实现了一个内部方法 internal_helper。

模块的另一部分实现拆分到 module_hello.cpp 文件,该文件实现了 func_a、func_b,同时引用了内部方法 internal_helper(func_a、func_b 当然也可以拆分到两个 cpp 文件中)。

值得注意的是, 模块内部 Import 一个 module partition 时,不能 import hello:internal;而是直接import :internal; 。

module interface partition 可以理解为模块声明拆分到多个文件中。module implementation partition 的例子中,函数声明只集中在一个文件中,module interface partition 可以将这些声明拆分到多个接口文件。

首先定义一个内部 helper:internal_helper:

hello 模块的 a 部分采用声明+定义合一的方式,定义在 module_hello_partition_a.cppm 中:

hello 模块的 b 部分采用声明+定义分离的方式,module_hello_partition_b.cppm 只做声明:

module_hello_partition_b.cpp 给出 hello 模块的 b 部分对应的实现:

module_hello.cppm 再次充当了”汇总“的角色,将模块的 a 部分+ b 部分导出给外部使用:

module implementation partition 的使用方式较为直观,相当于我们平时编程中“一个头文件声明多个 cpp 实现”这种情况。module interface partition 有点类似于 submodule 机制,但语法上有较多差异:

module_hello_partition_b.cpp 第一行不能使用 import hello:partition_b;虽然这样看上去更符合直觉,但是不允许。 每个 module partition interface 最终必须被 primary module interface file 导出,不能遗漏。 primary module interface file 不能导出 module implementation file,只能导出 module interface file,故在 module_hello.cppm 中 export :internal; 是错误的。 同样作为处理大模块的机制,Module Partition 与子模块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子模块可以独立的被外部使用者 Import,而 Module Partition 只在模块内部可见。

全局模块片段

(Global module fragments)

C++20 之前有大量的不支持模块的代码、头文件,这些代码实际被隐式的当作全局模块片段处理,模块代码与这些片段交互方式如下:

事实上,由于标准库的大多数头文件尚未模块化(VS 模块化了部分头文件),整个第二章的代码在当前编译器环境下(Clang12)是不能直接编译通过的——当前尚不能直接 import < iostream > 等模块,通全局模块段则可以进行方便的过渡(在全局模块片段直接 #include ),另一个过渡方案便是下一节所介绍的 Module Map——该机制可以使我们能够将旧的 iostream编译成一个 Module。

Module Map

Module Map 机制可以将普通的头文件映射成 Module,进而可以使旧的代码吃到 Module 机制的红利。下面便以 Clang13 中的 Module Map 机制为例:

假设有一个 a.h 头文件,该头文件历史较久,不支持 Module:

通过给 Clang 编译器定义一个 module.modulemap 文件,在该文件中可以将头文件映射成模块:

编译脚本需要依次编译 A、ctype、iostream 三个模块,然后再编译 main 文件:

首先使用 -fmodule-map-file 参数,指定一个 module map file,然后通过 -fmodule 指定 map file 中定义的 module,就可以将头文件编译成 pcm。main 文件使用 A、iostream 等模块时,同样需要使用 fmodule-map-file 参数指定 mdule map 文件,同时使用 -fmodule 指定依赖的模块名称。

注:关于 Module Map 机制能够查到的资料较少,有些细节笔者也未能一一查明,例如:

通过 Module Map 将一个头文件模块化之后,头文件中暴露的宏会如何处理? 假如头文件声明的实体的实现分散在多个 cpp 中,该如何组织编译? Module 与 Namespace

Module 与 Namespace 是两个维度的概念,在 Module 中同样可以导出 Namespace:

总结

最后,对比最开始提到的头文件的缺点,模块机制有以下几点优势:

无需重复编译:一个模块的所有接口文件、实现文件,作为一个翻译单元,一次编译后生成 pcm,之后遇到 Import 该模块的代码,编译器会从 pcm 中寻找函数声明等信息,该特性会极大加快 C++ 代码的编译速度。 隔离性更好:模块内 Import 的内容,不会泄漏到模块外部,除非显式使用 export Import 声明。 顺序无关:Import 多个模块,无需关心这些模块间的顺序。 减少冗余与不一致:小的模块可以直接在单个 cppm 文件中完成实体的导出、定义,但大的模块依然会把声明、实现拆分到不同文件。 子模块、Module Partition 等机制让大模块、超大模块的组织方式更加灵活。 全局模块段、Module Map 制使得 Module 与老旧的头文件交互成为可能。 缺点也有:

编译器支持不稳定:尚未有编译器完全支持 Module 的所有特性、Clang13 支持的 Module Map 特性不一定保留到主干版本。 编译时需要分析依赖关系、先编译最基础的模块。 现有的 C++ 工程需要重新组织 pipline,且尚未出现自动化的构建系统,需要人工根据依赖关系组构建脚本,实施难度巨大。 Module 不能做什么?

Module 不能实现代码的二进制分发,依然需要通过源码分发 Module。 pcm 文件不能通用,不同编译器的 pcm 文件不能通用,同一编译器不同参数的 pcm 不能通用。 无法自动构建,现阶段需要人工组织构建脚本。 编译器如何实现对外隐藏 Module 内部符号的?

在 Module 机制出现之前,符号的链接性分为外部连接性(external linkage,符号可在文件之间共享)、内部链接性(internal linkage,符号只能在文件内部使用),可以通过 extern、static 等关键字控制一个符号的链接性。 Module 机制引入了模块链接性(module linkage),符号可在整个模块内部共享(一个模块可能存在多个 partition 文件)。 对于模块 export 的符号,编译器根据现有规则(外部连接性)对符号进行名称修饰(name mangling)。 对于 Module 内部的符号,统一在符号名称前面添加 “_Zw” 名称修饰,这样链接器链接时便不会链接到内部符号。 截至2020.7,三大编译器对 Module 机制的支持情况: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关于 C++20 的四大特性我们介绍了其一,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也会陆续安排另外三大(concept、range、coroutine)的解读,也欢迎继续关注我们。文中内容难免会有疏漏与不足,欢迎留言与我们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加载中
点击引领话题📣 发布并加入讨论🔥
0 评论
0 收藏
0
分享
AI总结
返回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