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aS即(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意指把应用服务的运行和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的商业模式。在云计算时代,相应的服务器平台或者开发环境作为服务进行提供就成为了PaaS。事实上PaaS提供了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运行环境,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构建应用程序的环境。我们借助于PaaS无须过多的考虑底层硬件,并可以方便的使用很多在构建应用时的必要服务。
PaaS能将现有各种业务能力进行整合,具体可以归类为应用服务器、业务能力接入、业务引擎、业务开放平台,向下根据业务能力需要测算基础服务能力,通过IaaS提供的API调用硬件资源,向上提供业务调度中心服务,实时监控平台的各种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通过API开放给SaaS用户。由此可见,PaaS主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基础平台服务能力、开发平台服务能力和开放平台服务能力。
(1)基础平台服务能力:PaaS所提供的服务与其他的服务最根本的区别是它本身一个基础平台,而不是某种应用。在传统的观念中,平台是向外提供服务的基础。一般来说,平台作为应用系统部署的基础,是由应用服务提供商搭建和维护的,而PaaS颠覆了这种概念,由专门的平台服务提供商搭建和运营该基础平台,并将该平台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应用系统运营商。
(2)开发平台服务能力:另一方面,PaaS不仅仅是单纯的基础平台,而且包括针对该平台的技术支持服务,甚至针对该平台而进行的应用系统开发、优化等服务。PaaS的运营厂商往往最了解他们所运营的基础平台,所以由PaaS运营商所提出的对应用系统优化和改进的建议也非常重要。而在新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PaaS运营商的技术咨询和支持团队的介入,也是保证应用系统在以后的运营中得以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3)开放平台服务能力:PaaS运营厂商对外提供的服务不同于其他的服务,这种服务的背后是强大而稳定的基础运营平台,以及专业的技术支持队伍。这种“平台级”服务能够保证支撑SaaS或其他软件服务提供商各种应用系统长时间、稳定的运行。有了PaaS平台的支持,WEB应用的开发变得更加敏捷,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开发能力,也为最终用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PaaS平台能力的“三六九等”,事实上伴随着时间的推进,PaaS的早期发展并不健全甚至很low,而今天的PaaS才真正走上阶梯更上一层楼。PaaS可以简单的根据支撑范畴分为iPaaS(integration as a Service)和aPaaS(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前者体现在平台基础环境,而后者体现在应用施展效果。
早PaaS发展的早期,往往iPaaS的不成熟导致大量开发实施和业务支撑方面需要更多依赖于aPaaS,反射到iPaaS的工具类组件和管理类组件远不比aPaaS的业务类组件、技术类组件和运营类组件多,呈现出一种“头重脚轻”的局面;而今天的PaaS逐渐走向成熟,大量厂商在研究PaaS环境快速构建的过程中积攒了一套方法,使得iPaaS的能力日益强健,而aPaaS的能力变得很轻,这种特点就会更好的支持应用部署和迁移,快速支持更加广泛的业务需求,从而呈现出一种“腰强体检”的局面。
最终,基于云环境应用中的PaaS基础设施服务化理念是中间服务,在云架构中的SaaS与IaaS之间虽然包括iPaaS和aPaaS,但更是一种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