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31日,KubeEdge发布了新的特性版本v1.8.0,为大规模集群提供更好的可扩展性支持。本次发布的1.8版本新特性包括:CloudCore 对大规模集群的 Active-Active HA 支持、EdgeMesh 架构修改、EdgeMesh 跨局域网通信、提供了Golang 实现的mapper、升级Kubernetes依赖到v1.21.4,并修复了9处问题。
新功能
1. CloudCore 对大规模集群的 Active-Active HA 支持 [Beta]
CloudCore 现在支持 Active-Active HA 模式部署,为大规模集群提供更好的可扩展性支持。Cloud-Edge 隧道还可以与多个 CloudCore 实例配合使用。CloudCore 现在可以自动为 Cloud-Edge 隧道添加 iptable 规则。
2. EdgeMesh 架构修改
EdgeMesh 现在有两个部分:edgemesh-server 和 edgemesh-agent。edgemesh-server需要一个公网IP地址,当用户使用跨局域网通信时,它可以作为LibP2P模式下的中继服务器或协助agent建立p2p打洞。edgemesh-agent 用于代理用户节点的所有应用流量,充当不同位置 Pod 之间通信的代理。
3. EdgeMesh 跨局域网通信
用户可以使用跨局域网通信功能,实现跨局域网边缘到边缘应用通信和跨局域网边缘到云应用通信。
4. Onvif Mapper
基于新的设备映射器标准,提供了带有 Golang 实现的 Onvif Mapper。用户现在可以使用 Onvif Mapper 来管理 ONVIF IP 摄像机。
5. Kubernetes 依赖升级
将发布的Kubernetes版本升级到v1.21.4,用户现在可以在云端和边缘使用新版本的功能。
升级前的重要步骤
注意: 在 v1.8 EdgeMesh 已经与 EdgeCore 解耦并移至EdgeMesh repo,如果您使用的是 EdgeMesh,请安装最新版本的 EdgeMesh。
其他显着变化
重构边缘站点:导入函数和结构而不是复制代码
创建新 cm 后避免更新 cm
解决离线安装ke时校验和文件下载问题
当容器的 env 从 configmap 或 secret 注入时,cloudcore 支持 configmap 动态更新
从 edgecore 中删除 edgemesh
keadm:使用 join 命令时支持自定义标签
支持 k8s v1.21.X
处理 node/*/membership/detail
无条件同步响应消息
支持默认的 NVIDIA SMI 命令
Bug修复
修改隧道端口的值
修复 apiserver 的消息
修复 TrimLeft 或 TrimRight 的错误使用
cloudhub:修复 signEdgeCert nil 指针
使用 UpdateDeviceStatusWorkers 作为 updateDeviceStatus 例程
解决 metaserver handler.go 的并发映射写入
修复 modbus 配置参数空值无效的问题
入场:修复 pod 容忍替换
修复指标请求中的目标 kubeletendpoint 端口
附:KubeEdge社区贡献和技术交流地址
网站: https://kubeedge.io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kubeedge/kubeedge
Slack地址: https://kubeedge.slack.com
邮件列表: 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forum/kubeedge
每周社区例会: https://zoom.us/j/4167237304
Twitter: https://twitter.com/KubeEdge
文档地址: https://docs.kubeedge.io/en/latest/
文章转载自容器魔方。点击这里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中国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 Open Source Summit 虚拟大会
12 月 9 日至 10 日
https://www.lfasiallc.com/kubecon-cloudnativecon-open-source-summit-china/
联系关于Linux基金会
Linux基金会是非营利性组织,是技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Linux基金会通过提供财务和智力资源、基础设施、服务、活动以及培训来支持创建永续开源生态系统。在共享技术的创建中,Linux基金会及其项目通过共同努力形成了非凡成功的投资。请长按以下二维码进行关注。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LFAPAC(gh_8442c14fe49e)。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